<form id="hrdjl"></form>

<address id="hrdjl"></address>

    <address id="hrdjl"></address>

    <form id="hrdjl"></form>

      <address id="hrdjl"><nobr id="hrdjl"><meter id="hrdjl"></meter></nobr></address>

        <address id="hrdjl"><address id="hrdjl"><listing id="hrdjl"></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hrdjl">
            <form id="hrdjl"><th id="hrdjl"><th id="hrdjl"></th></th></form>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政策解讀
            新聞動態 / news information

            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時間目前仍待定

            發布時間:2021-06-30 瀏覽次數:1641次 關閉

            近日,記者獲悉,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時間目前仍未明確,具體時間待定,此前市場曾傳言碳市場6月底啟動。另據了解,由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目前已下發至地方發改委、金融監管等部門進行第二輪意見征求。


            近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公布交易方式、交易時段等細則。全國碳市場啟動倒計時, 哪些行業企業站在發展風口?個人如何參與碳交易?


            哪些行業企業站在發展風口


            1、2000多家電力企業將參與交易

            全國碳市場首先納入發電行業。作為首批納入行業,2000多家電力企業將參與交易。

            據報道,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向首批參與交易的電力行業發放了兩年的配額,電力行業年度碳排放量約40億噸。首批2225家電力企業已全部完成開戶工作。

            作為碳排放大戶,電力行業是碳減排的先行者。由于電力以煤電為主(2020年占68%左右),碳交易對電力行業的影響會比較大,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則取決于碳交易成本有多大,和是否向上下游產業轉移。

            協調好電力市場和碳交易市場的融合發展,將是碳中和的主要任務。因為碳交易成本需要電價改革來提供出口消化,為應對碳市場帶給電力行業的沖擊,需要進一步進行電力市場和電價的改革。

            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碳減排的主要措施就是要不斷優化能耗結構,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隨著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行業電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能源系統逐漸以電力為主,電力行業在節能減排上會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2、八大高耗能行業也將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通過碳市場引導用能企業節能減排,可促進碳市場和電力市場協同發展。

            當前全國碳市場主要覆蓋發電行業,未來將更多納入鋼鐵、水泥等主要碳排放行業,這些行業也是高耗能行業。

            “十四五”期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納入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高耗能行業,這些行業內的企業將成為碳配額交易的主要市場主體。

            不過,對于這些高耗能企業,雖然碳交易帶來碳成本,但也可能是企業提高效率和企業競爭力的機遇。

            未來納入重點排放管制的用電企業,將同時面臨碳市場和電力市場的雙重約束,其耗能策略可能需要適時動態調整。

            因此,統籌、協調、完善碳交易機制及電價機制,才能有效促進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節能減排及綠色技術創新,實現碳市場和電力市場的協同發展。

            個人如何參與碳交易?


            自2011年以來,全國在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其中,深圳、北京、重慶等地均允許個人參與碳交易。個人投資者作為交易的“活躍因子”,對早期試點市場尤為重要。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被稱為深圳碳交易獲利第一人,以30萬元買進了7000噸碳排放配額,兩個月后獲利10萬元。根據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統計,深圳2013年上半年有一半以上的成交來自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

            類似于股票交易,個人參與碳交易首先需要向排放權交易提交申請,經審核后開立交易賬戶,再領取席位號、綁定銀行卡、網銀簽約等一系列操作后,投資者便可通過網上交易客戶端和手機APP進行交易。

            而與股市的不同之處在于,炒股者只需要關注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空間,但參與碳交易的個人需要更高的風險識別能力。

            碳市場的投資受全球經濟、能源價格等多種宏觀因素影響。中央財經大學數字財經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認為,現在雖然許多交易所對個人投資者開放,但是碳交易本質上并不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由于操作市場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如果投資者不熟悉相關政策、形勢,那么投資風險可能會很高?!逼浯危瑥奶冀灰鬃陨淼奶攸c來看,其信息披露程度遠不及股票市場,流動性也難以具備大規模發展的可行性。


            文章轉載于北斗智庫環保管家、新京報、中國環境新聞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