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hrdjl"></form>

<address id="hrdjl"></address>

    <address id="hrdjl"></address>

    <form id="hrdjl"></form>

      <address id="hrdjl"><nobr id="hrdjl"><meter id="hrdjl"></meter></nobr></address>

        <address id="hrdjl"><address id="hrdjl"><listing id="hrdjl"></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hrdjl">
            <form id="hrdjl"><th id="hrdjl"><th id="hrdjl"></th></th></form>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政策解讀
            新聞動態 / news information

            環評及排污許可新規發布 重點關注三大問題

            發布時間:2022-04-26 瀏覽次數:2165次 關閉
                  經過半年的征求意見,近日《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正式發布,結合最近生態環境部通報的排污許可領域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排污許可制度與環評為主的源頭管控成了近期生態環境工作的重點。政策的發布會對現有的排污許可工作有什么變化?生態環境部在日常的排污許可工作檢查中重點關注哪些問題?企業需要注意哪些環評與排污許可現場檢查內容呢?


                  01

              近期短短的一個月內,中央連發《關于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指導意見》與本方案,從制度上與執法監督上均明確了未來幾年的力度,中央對于排污許可工作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但從“十三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形勢來看,尚存存在很大的挑戰。

              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重點安排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評管理、排污許可核心制度和能力建設等工作任務。


              《方案》以“健全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為主線,在深化環評與排污許可“放管服”改革、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等方面,哪些內容被屢次提到且意義重要,會成為新時期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新看點呢?

             

              一是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與“十三五”期間環評改革以取消環評機構資質等多項行政許可、以“放”為主要特征所不同,“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更加重視體制機制改革,側重精細化管理和實施的可操作性,持續釋放改革的制度紅利。例如對于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簡化項目環評管理的試點,明確在產業園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平臺上探索實踐,既能防止隨意無序簡化,又能提高聯動管理的效能。對于污染影響類和生態影響類兩類建設項目,《方案》提出探索形成差異化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對于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污染影響類項目,開展深度銜接改革試點,深化自主驗收和后評價管理改革。

             

              二是有力支持“雙碳”目標。為切實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承諾,我國作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并陸續發布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頂層政策文件?!斗桨浮诽岢?,建立“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環評管理臺賬、支持各地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推進溫室氣體與污染物排放相關數據統一采集等舉措,環評與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在協同推進減污降碳中的源頭預防和過程監管作用凸顯。此外,《方案》還提出組織開展減污降碳生態環境分區協同管控試點,探索構建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在產業園區層面推進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等工作,對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三是著力加強監管執法。《方案》對“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各領域明確了監督管理和執法督察等要求,包括將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線索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排污許可證作為固定污染源日常執法監管的主要依據;通過“互聯網+監管”的手段,對產業園區、流域、港口等領域規劃環評開展抽查、核查,對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環評、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和措施落實等情況進行抽查;通過環評文件復核等方式,持續打擊弄虛作假等嚴重質量問題。加強重點領域和全過程的監管執法,既為重點工作任務順利推進提供保障,也為環評與排污許可相關制度有效性的充分發揮奠定基礎。

             

              四是積極謀劃新領域業務。為應對“十四五”期間可能出現的新任務,《方案》進行了提前謀劃和部署。

             

                   02

              不管是《關于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指導意見》還是最近發布的《“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中均提及了對加強監管執法的重要性,《關于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指導意見》更是明確指出要加強典型案例發布宣傳,擴展典型案例應用,發揮警示教育作用。那么近期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排污許可典型執法案例中,主要關注了哪些問題呢?

             

              無證排污仍然存在

             

              “十三五”時期,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積極推動排污許可制度改革,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加快生態環境制度銜接融合,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汪鍵介紹,截至2022年3月,排污許可管理平臺已將329.28萬個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許可管理范圍,基本實現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

             

              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污染物。然而在當前,無證排污現象仍然存在,《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大執法力度,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進一步構建企業持證排污、政府依法監管、社會共同監督的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新格局。

             

              加強監管確保按證排污

             

              典型案例中,江蘇省蘇州市嘉詮精密五金電子(蘇州)有限公司對氮磷廢水未按排污許可證規定單獨收集處理后回用,而是混入綜合廢水一同處理,且綜合廢水處理設施加藥裝置未正常運行,導致混合后的廢水未經有效處理即排入黃埭污水處理廠。重慶市國豪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總排口外排廢水的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濃度均超過其排污許可證中執行的濃度限值。

             

              “排污許可證是對排污單位進行生態環境監管的主要依據,其對排污的總量、濃度、排放方式等內容進行具體規定,排污單位應當遵守排污許可證規定。但在實際執法過程中發現,不按證排污的排污單位數量依舊不少?!?/strong>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表示,截至2021年年底,共查處各類違反《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的行政處罰案件3500余件,罰款金額3億余元。

             

              如何讓排污證制度成為一個有牙的“老虎”?去年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指出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是排污許可制度落到實處的重要的保障。

             

              明確嚴懲和輕罰

             

              《指導意見》中強調進一步規范行使行政裁量權,要求在2022年6月底前,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因地制宜補充細化排污許可處罰幅度相關規定。

             

              相較于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動輒二三十萬的處罰金額大大降低。并鼓勵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對排污許可行政處罰裁量規則和基準進行細化量化,進一步規范行使自由裁量權。

             

              03

              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推進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加快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執法監管體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排污許可執法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環境影響評價提出的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落實落地。上有政策,下有行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目前已經緊鑼密鼓的開始部署排污許可和環評方面的相關行動。

             

              隨著非現場執法的推廣,與大數據、遠程網絡、現代化智慧平臺建設等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緊密聯系,排污許可執法監管將越來越全面化、智能化、精確化、科學化,而檢查形式將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然而與企業面對面的幫扶與檢查,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工作,那么具體有哪些企業需要注意的環評與排污許可現場檢查內容呢?

             

              1、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規劃環評落實情況抽查

             

              主要核查規劃環評提出的環境準入要求、避讓敏感目標、產業發展調整、布局結構調整等優化調整建議和相應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的落實情況,并對實施中已經產生重大不良環境影響的規劃依法進行核查,同步調查報告書是否存在嚴重失實等質量問題。

             

              2、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復核

             

              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按照規劃環評法律法規、技術導則等法律法規,重點核查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和審查的規范性,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的合理性、優化調整建議的可行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依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要求,重點核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是否符合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等規定,是否存在質量問題,評估審批是否合規等。

             

              3、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及批復落實情況抽查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已經開工在建的,重點檢查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措施是否同步實施,是否存在重大變更;已經投入生產或使用的,重點檢查環評文件及批復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區域主要污染物削減替代等要求落實情況,是否按要求開展自主驗收,驗收是否符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82號)、《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國環規環評〔2017〕4號)等國家及地方現行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4、環評技術機構管理情況檢查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及配套文件要求,檢查環評技術機構基本情況、人員配備、質量控制、檔案管理、信用平臺登記等情況。重點核實環評技術機構和環評編制人員在信用平臺提交信息是否全面真實準確,建立實施環境影響評價質量控制制度建設情況,相關檔案管理情況,技術能力與承擔業務是否匹配等。

             

              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及落實情況抽查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主要檢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合規性,重點檢查登記表填報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是否存在擅自降低環評等級、弄虛作假以及建設項目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法定禁止開發區域等違法行為。

             

              6、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及落實情況抽查

             

              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檢查全覆蓋情況,即是否存在“應發未發”“應登未登”排污單位;檢查管理類別準確性,即是否存在發證類違規降為登記類,發證類重點管理違規降為簡化管理等情況;檢查發證登記質量,包括排污許可證記載的生產工藝、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排放口與實際的符合性,排污許可證中企業執行標準、污染物種類、許可排放量、許可排放限值、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以及環境管理要求等內容規范性,排污登記表質量情況。

             

              7、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抽查

             

              重點檢查排污許可證提出的自行監測、臺賬記錄、環境管理要求等落實情況,執行報告提交頻次及內容等要求落實情況;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中整改要求落實情況;省生態環境廳往年通報的存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文章轉載于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